最新消息 News

醫學新知

小心!武漢肺炎 病從眼入
小心! 武漢肺炎 病從眼入

武漢肺炎造成口罩搶購潮,要防病毒口沫傳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呼籲也要注意「病從眼入」問題,中國發現不少武漢肺炎病例有眼睛發炎病症,病毒可能從眼睛黏膜破口傳入,而近期國內開學後,學生眼睛結膜炎就診比率已增3-4成,兒童群聚及環境汙染增多,雖然勤戴口罩擋住口鼻感染,卻忽略眼睛汙染及手揉眼睛可能造成另一種防疫破口。
手揉眼睛恐造成防疫破口
現在多數人出門都會戴口罩,來防護口鼻的黏膜,避免病毒入侵,但眼睛也有黏膜,而且是人體唯一裸露在外的黏膜組織,雖有保護作用,但也可能使得病毒、細菌附著時間變長而提高感染風險,只要眼睛一張開,就可能會讓病毒進入人體。中國浙江大學針對武漢肺炎病例研究,就發現有確診病患出現眼睛結膜炎症狀,其眼淚與結膜分泌物採檢呈現陽性反應,顯示眼部是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呼吸道可能不是病毒傳播的唯一途徑。

陳瑩山更警告,國內開學後,學校都要求學生戴口罩做好口鼻防疫,但門診顯示,學童眼睛結膜炎就診比率卻增3-4成,不少家長發現小朋友沒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懷疑是否罹患武漢肺炎,也分不清楚是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結膜炎;一般而言,小兒過敏性結膜炎的特性是眼睛會癢,小朋友易揉眼睛;其次,眼睛很快腫,但來得快去得也快;再來是結膜充血、結膜出血,此外,眼屎等分泌物多。

當身體受到病菌侵襲,病菌容易從黏膜侵入身體,所以眼睛黏膜也是病毒入侵的途徑;而當身體裡有病菌也會從黏膜分泌出去;因此,政府針對疫情不斷宣導一定要勤洗手,就是不讓手成為傳播病毒的媒介。結膜炎時,醫生也會叮囑病患勤洗手,因為眼睛分泌的黏液,許多人會用手去清潔或觸揉,手部就成了傳播病菌的主要工具,而結膜炎病菌最多的地方除了眼睛睫毛外,整個臉部甚至眼鏡也都會有病菌,若用手去揉眼睛及摸眼鏡,又去觸摸其他物品,病菌就會傳播出去。

勤洗手才能阻隔病菌傳播
陳瑩山強調,不僅為了防範武漢肺炎要勤洗手,面對開學後日益增加的結膜炎,民眾也一定要勤洗手,才能夠阻隔病菌傳播,避免「病從眼入」的可能。

參考訊息來源:20200310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life/paper/1357760 
服用高血壓藥物 竟然低血鈉
服用高血壓藥物 竟然 低血鈉

68歲的陳阿姨有高血壓病史,定期服藥控制,血壓也控制得滿好的。最近時常感到頭暈、食慾不振,經別人介紹到診所就醫。抽血檢查發現,她的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只有121mmol/L(正常值135-145mmol/L)。
陳阿姨最近並沒有嚴重的嘔吐及腹瀉,也沒有水腫狀況。控制高血壓的藥物中有一顆利尿劑,懷疑是利尿劑造成的低血鈉症。囑咐她先停用利尿劑,兩週後再追蹤,鈉離子濃度已經正常,頭暈與食慾不振的症狀也好了。

利尿劑造成鈉離子排出
鈉離子是我們體內重要的電解質之一,臨床上偶爾會遇到低血鈉症的病人,但低血鈉症的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可以從沒有任何症狀,到輕微的頭暈無力、食慾不佳,到比較嚴重的噁心、嘔吐,甚至意識改變、神智不清。也因為症狀並不具特異性,所以常被忽略,等到症狀嚴重,抽血檢查才發覺。

造成低血鈉症的原因很多,包括嚴重的嘔吐以及腹瀉,造成鈉離子的流失,這類病患也會有體液不足的現象,例如口乾、心跳加速。

另外,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腎上腺功能不全,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也都會造成低血鈉症。還有就是鬱血性心臟病、肝臟或腎臟功能不全造成體內水份過多,相對的鈉離子就會被稀釋,鈉離子濃度就會下降,這類病患通常會有水腫現象。

找出原因 對症下藥
不過,臨床上最容易發生低血鈉症的原因之一是使用利尿劑,這類病人通常會有高血壓,醫師有時會開立利尿劑來控制病人的血壓,利尿劑會造成鈉離子與水份從腎臟排出,如果鈉離子相對於水份排出較多的話,就有機會造成低血鈉症,尤其有些患者因為有高血壓,飲食上會極端地控制鹽份的攝取,更容易產生低血鈉症。

最重要的還是找出造成低血鈉症的原因,對症治療。有的患者只需要限制水份攝取,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就會上升;有些人要積極補充鈉離子,血液中鈉離子濃度才會足夠。要非常注意的是,鈉離子濃度的矯正不能太快,否則可能產生永久的腦神經傷害。

(作者為耀隆診所院長)

參考訊息來源:20200310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life/paper/1357766
守護腸胃好菌 益生菌功效大
百年前,益生菌就用於乳製品加工與保存,增添食物美味;1960年代,科學家研究證實功效,首度將益生菌定義為「活的微生物」,認為它可以正面幫助宿主(動物或人類)腸內微生物相的平衡。

遵循醫囑 補充服用
◎以下整理相關實證資訊,盼引導正確使用與選擇:

●可降低抗生素引起腹瀉的發生率

抗生素是用來殺除外來侵犯人體的微生物,然而可能一併殺除原本腸胃道的好菌導致腹瀉。醫學研究發現,0到65歲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可補充益生菌預防或治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手術後,若已能經腸道進食時,在醫師評估後,可補充益生菌。

●可降低感染性腹瀉嚴重度及罹病期

文獻建議,預防旅遊水土不服的「旅行者腹瀉」,可在出發前2天至行程最後1天,每天吃益生菌減少異地細菌感染。平日生活出現感染腹瀉症狀,吃3天益生菌可降低腹瀉程度。

建議將益生菌納入常備藥,但不要放在無空調的車內或是室內,溫度太高會消減菌數。

●緩解腸躁症的疼痛及腹脹感

飲食西化改變體質,越來越多腸躁症或是自體腸道發炎病人出現腹部疼痛及腹脹感等症狀。小腸醫學會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有建議可以補充益生菌緩解症狀,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UC)。

●心理健康由腸道開始思考

腸道菌叢被稱為人的「第二個大腦」。大腦掌控腸胃道的運作和免疫功能,幫助穩定腸道生態;腸道中的微生物影響部分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進一步影響大腦功能。2015年《Nature》雜誌「心理健康—由腸道開始思考」的研究顯示,部分益生菌可改善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目前研究僅限於動物實驗。

治療腹瀉、腹痛、便秘等腸胃道問題,最好選擇「藥品等級」的益生菌,確保安全與效能,平常也要多吃蔬果才能養好腸道好菌。

另外目前益生菌並「沒有」預防過敏或治療的適應症,但可在正規醫藥治療下,經醫師指示作為輔助。

遵循醫師、藥師指示服用益生菌,一般是飯後或是睡前吃,因為胃內有食物時,胃酸的酸性減弱,有助於增進益生菌抵達腸道作用的總數目。

(作者為光田綜合醫院兒科醫師)

參考訊息來源:20190829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14094
腦部退化 原來是 關鍵蛋白質在發炎
許多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非常麻煩,例如阿茲海默症、亨丁頓舞蹈症等,主因是大腦神經發炎;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找出關鍵蛋白質「Galectin-3」致病機轉,指出若藉由抑制神經系統中微膠細胞裡「Galectin-3」的發炎反應,即可減緩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症狀,就像替大腦「降火氣」。

抑制G-3發炎 可減緩神經退化
許多醫學研究已證實,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創傷型腦損傷(TBI)、多發性硬化症(MS)等腦部疾病都和神經發炎有關,這些受損和退化的腦部中會出現大量「Galectin-3」,但對於這種蛋白質在腦中的作用和病理機制仍不清楚。

中研院團隊:像替大腦降火氣
中研院研究團隊用亨丁頓舞蹈症(HD)的小鼠作實驗模型,觀察到生病的小鼠體內微膠細胞會出現大量「Galectin-3」及破損的溶酶「lysosomes」 ,並發現到發炎的微膠細胞內,「Galectin-3」會結合在破損的溶酶體內膜,干擾細胞清除破損的溶酶體,加劇神經發炎反應。

生醫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說,利用亨丁頓小鼠作實驗的目的,是因為病程較快,能更好地觀察腦部發炎反應,研究團隊同時也會做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小鼠實驗,但實驗會比較慢。

研究團隊認為,透過藥物或基因方法抑制「Galectin-3」能有效地改善細胞清除溶酶體的能力,降低微膠細胞的發炎反應,進而減緩神經退化疾病的病程,並改善腦神經退化小鼠的症狀及壽命。

陳儀莊說,此研究證實「Galectin-3」在腦中使神經發炎反應的機制,這項發現可應用在其他多種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等,也是未來研發藥物時能應用的新策略。

這項研究已在本月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參考訊息來源:20190821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12047
登入